學校和托幼機構傳染病疫情預防與控制培訓PPT課件這個PPT共87頁,該文件包含了PPT課件。主要包含傳染病基礎知識,流感、手足口病、諾如病毒和水痘等易發傳染病,學校和托幼機構傳染病高發的原因,如何預防與控制,學校和托幼機構在疫情處理工作中的職責,預防接種證的查驗和疫苗的補種等,歡迎點擊下載。學校及托幼機構傳染病 疫情預防與控制
二、學校傳染病
流行性感冒(流感)
手足口病
諾如病毒
水痘
流感病毒的基本結構
流感病毒分型
流感病毒分型
20世紀以來的流感大流行
20世紀以來,共發生4次全球流感大流行:
1918-1919:西班牙流感(H1N1) 4000萬人死亡
1957-1958:亞洲流感(H2N2) 100萬人死亡
1968-1969:香港流感(H3N2) 200萬人死亡
2009-2010:全球甲型H1N1 284400人死亡
病因: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傳染源:流感患者和隱形感染者。從潛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傳染性。
傳播途徑:主要通過打噴嚏和咳嗽等飛沫傳播,也可經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無交叉免疫,反復發病。
潛伏期:一般為1~7天,多為2~4天。
重癥病例的高危人群:
年齡<5歲的兒童(年齡<2歲更易發生嚴重并發癥);
年齡≥65歲的老年人;
伴有以下疾病或狀況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統疾?。ǜ哐獕撼猓?、腎病、肝病、血液系統疾病、神經系統及神經肌肉疾病、代謝及內分泌系統疾病、免疫功能抑制;
肥胖者(BMI>30)
妊娠期婦女。
臨床表現:發燒、頭痛、肌痛和全身不適起病,體溫可達39~40℃,可有畏寒、寒戰,多伴全身肌肉關節酸痛、乏力、食欲減退等全身癥狀,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等。部分以嘔吐、腹痛、腹瀉為特點,常見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兒童。
并發癥:肺炎最常見,可分為原發性流感病毒性肺炎、繼發性細菌性肺炎或混合性肺炎。其他并發癥還有神經系統損失、心臟損害、肌炎、橫紋肌溶解綜合征和膿毒性休克等。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區別
普通感冒是由多種病毒引起的一種呼吸道常見病,引起感冒的不同病毒有上百種。包括鼻病毒、腺病毒、冠狀病毒、副流感病毒、腸道病毒及流感病毒等,而其中40%的感冒是由鼻病毒引起,而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約占20%左右。
流感則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區別
癥狀上,流感更容易發生高熱,通??梢愿哌_38℃以上;普通感冒發熱溫度沒有那么高;
流感的全身癥狀比較嚴重,經常會全身疼痛,肌肉酸痛、乏力;普通感冒一般只表現為呼吸道感染,比如流涕、咳嗽或者咽痛;
流感對一些高危人群(老年人、兒童、慢性病患者、孕婦)引起嚴重的并發癥,比如心肌炎、肺炎或其他并發癥,也會導致慢性疾病的加重,個別可能會導致死亡;普通感冒一般不會引起這么嚴重的疾病。
流感治療原則
基本原則:
臨床診斷病例和確診病例應盡早隔離治療;
住院治療標準(妊娠中晚期婦女、基礎疾病明顯加重、重癥或危重、伴有器官功能障礙);
非住院患者居家隔離,保持房間通風。充分休息,多飲水;
高危人群盡早抗病毒治療,可減輕流感癥狀,縮短流感病程,降低重癥流感病死率;
避免盲目或不恰當使用抗菌藥物;
兒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藥物以及其他水楊酸制劑。
流感治療原則
抗病毒治療:
發病48h內進行抗病毒治療可減少并發癥、降低住院患者病死率、縮短住院時間。超過48h也能從抗病毒治療中獲益;
重癥流感高危人群及重癥患者,應盡早(發病48h內)給予抗病毒治療,不必等待病毒檢測結果;
無重癥流感高危因素患者,發病時間不足48h,為縮短病程、減少并發癥也可以抗病毒治療。
流感治療原則
抗流感病毒藥物:
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對甲型、乙型流感均有效。包括奧司他韋、扎那米韋、帕拉米韋;
金剛烷胺和金剛乙胺僅對甲型流感病毒有效。目前監測資料顯示甲型流感病毒對其耐藥,不建議使用。
中醫治療:
疏風解表、清熱解毒類;
清熱解毒、宣肺止咳類。
預防流感
疫苗接種: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顯著降低接種者罹患流感和發生嚴重并發癥的風險。推薦老年人、兒童、孕婦、慢性病患者和醫務人員等流感高危人群,應每年優先接種。
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保持環境清潔和通風;盡量減少到人群密集場所活動,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患者;打噴嚏或咳嗽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盡量避免觸摸眼睛、鼻或口;出現呼吸道感染癥狀應居家休息,及早就醫;增強體質和免疫力。
接種流感疫苗的保護效果
根據國內外文獻,流感疫苗的保護效力因年齡或身體狀況不同而異,平均為30%-60%;此外,疫苗保護效果還需視當年疫苗株與實際流行的病毒株型別是否相符,保護力會隨著病毒型別差異變大而降低。
接種流感疫苗后仍會得流感的原因
目前國內上市的流感疫苗僅包含目前最常流行的3種病毒型別,加上病毒容易變異的特性,接種流感疫苗后,仍可能感染其他型別或已發生較大變異的流感病毒。
由于個體差別,少部分人接種流感疫苗后,產生的保護力不足。
今年流行的優勢毒株(乙型Yamagata)已多年未成為優勢毒株,導致人群缺乏免疫屏障,易感人群增多。
打疫苗不能保證百分百預防,為何還要接種
是否接種疫苗取決于預防接種項目的成本、成本收益分析情況、預防接種服務能力。
中國CDC曾對流感造成的經濟負擔調查結果顯示,流感直接造成的醫療費用負擔加上間接造成的誤工費用,門診是400元~1000元之間,住院是4000元~10000元。老年住院患者的負擔更是達到14000元。
接種流感疫苗花費幾十塊錢,符合成本效益的經濟考量。我國流感疫苗的接種率不高,不到2%。每年供應市場有2600萬人份疫苗,只打了2000多萬人份。提高流感疫苗的接種率,需要政府高度重視,增加投入。
托幼機構和小學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手足口病一直是世界范圍廣泛流行的傳染病,重癥病例死亡率較高,危害嚴重。幼兒易感染病毒腸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可致93%的死亡病例。它已是中國傳染病發病率最高病種之一。揚中市為長江下游淤土沖積而成的島市,氣候條件和環境非常適合腸道病毒(EV)的生存和繁殖,揚中市手足口病年平均報告發病率一直位于該市法定傳染病發病率首位,遠高于江蘇省及全國平均水平。在部分托幼機構和小學出現了聚集性疫情,我市近年來一直處于手足口病疫情高發期。進一步加強托幼機構和小學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已迫在眉睫。
什么是手足口???得病后有什么表現?
答: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多發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多種腸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種。一般全年均有發生,5—7月為高發期。我市情況特殊,全年均有報告發病,甚至在非流行季節高發。
手足口病一般癥狀較輕,大多數患者發病時,往往先出現發燒癥狀,手掌心、腳掌心出現斑丘疹和皰疹(疹子周圍可發紅),口腔粘膜出現皰疹和/或潰瘍,疼痛明顯。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和頭疼等癥狀。少數患者病情較重,可并發腦炎、腦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時治療可危及生命。
手足口病表現?
手足口病是怎么傳播的?有疫苗嗎?
答: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主要通過密切接觸病人的糞便、皰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噴嚏噴的飛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已有疫苗,主要防制EV71引起手足口病重癥病例的。
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
答:嬰幼兒和兒童普遍多發,3歲及3歲以下嬰幼兒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統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發病,也無任何癥狀。但感染后會傳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護,避免傳染給孩子。
孩子出現可疑癥狀怎么辦?
答:如果孩子出現發熱、皮疹等癥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同時要密切觀察。不要去幼兒園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避免與其他孩子接觸玩耍。一旦出現突然發高燒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體抽搐、呼吸困難等,應立即送孩子到醫院就診。
一般家庭怎么預防?
答:預防手足口病的關鍵是注意家庭及周圍環境衛生,講究個人衛生。飯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經常通風;要勤曬衣被。流行期間不帶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要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檢查孩子皮膚(主要是手心、腳心)和口腔有沒有異常,注意孩子體溫的變化。
如果家里有孩子感染要特別注意什么?
答:要注意不讓生病的孩子接觸其他兒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衛生紙包好丟到垃圾箱,孩子的糞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丟入廁所,不要隨意丟棄,同時要消毒便盆;看護人接觸孩子前、替換尿布后或處理孩子糞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頭被褥等要保持衛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開窗通風。如果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得病,還應及早告訴老師,并不要著急讓孩子去幼兒園,要在全部癥狀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傳染其他孩子。一般癥狀輕不用住院治療,居家治療、注意休息即可,以減少交叉感染。
諾如病毒全球疾病負擔估計
據估計,每年在全球將近20萬的人口死于諾如病毒感染,其中7萬多是發展中國家的兒童
每個人的一生中,會平均經歷3-8次諾如病毒感染,其中至少一次是發生在5歲以下
諾如病毒感染的疾病負擔很重,是重癥急性胃腸炎和腹瀉相關的死亡中僅次于輪狀病毒的第二大原因
18%的急性胃腸炎是諾如病毒感染引起
諾如病毒是全人群感染急性胃腸炎中最主要的原因
在社區病例、門診和住院病例中所占比例分別是24%、20%和17%
在發達國家、低死亡率發展中國家和高死亡率發展中國家(中國)的患病率分別為20%、19%和14%
諾如病毒變異
諾如病毒變異速度快,每隔2-3年即可出現引起全球流行的新變異株。1995年至今,已有6個GII.4基因型變異株與全球急性胃腸炎流行相關
我國自2014年冬季以來,GII.17變異株所致的暴發疫情大幅增加
諾如流行病學特征
諾如病毒變異快、環境抵抗力強、感染劑量低,感染后潛伏期短、排毒時間長、免疫保護時間短,傳播途徑多樣、全人群普遍易感,具有高度傳染性和快速傳播能力。
我國將其列入丙類傳染病中“其它感染性腹瀉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進行報告管理,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以嘔吐為主要癥狀的諾如病毒感染病例及其暴發的報告。
諾如理化特征和潛伏期
0℃~60℃內可存活,耐受pH 2.7的環境室溫下3小時、20%乙醚4℃ 18小時。酒精和免沖洗洗手液沒有滅活效果。
潛伏期多在24~48h,少數在18~72h,一般不超過96h,發病后2~5天是排毒高峰。主要在冬季高發,又叫“冬季嘔吐病”。病程較短,屬于自限性疾病,持續時間平均為2~3天。
諾如主要癥狀、傳染源、傳播途徑
發病以輕癥為主,最常見癥狀是腹瀉和嘔吐,學校里發生經常要注意排除食物中毒的可能,其次為惡心、腹痛等。兒童患者嘔吐普遍,成人患者腹瀉為多,糞便為稀水便或水樣便。
傳染源:主要是患者,其次是隱性感染者。
傳播途徑包括人傳人、經食物和經水傳播。
人傳人可通過糞口途徑(也包括嘔吐物產生的氣溶膠)或間接接觸被排泄物污染的環境而傳播。
食源性傳播是通過食用被諾如病毒污染的食物進行傳播,牡蠣等貝類海產品和生食的蔬果類是引起暴發的常見食品。
經水傳播可由桶裝水、市政供水、井水等其他飲用水源被污染所致。
諾如易感人群、流行特征、治療原則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以成人和大齡兒童多見。感染后免疫力短暫,可反復感染。
流行特征:全年均可發生,冬季高發。
治療原則:尚無特異的抗病毒藥物,不需用抗菌素,預后良好。治療主要是對癥治療或支持療法,脫水是致死的主要原因,患者應補充足夠的水分預防脫水。
諾如學校注意事項
諾如個人注意事項
防控要點
水痘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的原發感染,是以全身性丘疹、水皰、結痂為特征的急性傳染性皮膚病。多見于兒童,具有高度的傳染性,易造成小區域的流行。
潛伏期:健康人群接觸水痘病人后不會立即出水痘,一般間隔10天~24天后才有可能會出水痘。
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以冬春兩季為高。其傳染性極強,易感者接觸患者后約90%發病,俗稱“見面傳”。因此幼兒園和小學等兒童集體機構易引起流行。
傳染源:病人是唯一傳染源,自發病前1天至皮疹完全結痂為止均有傳染性。
傳播途徑:通過呼吸道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主要為2歲~10歲兒童。
主要癥狀:發病較急,前期有低熱或中度發熱、頭痛、乏力、咳嗽、食欲不振等癥狀,持續1天~2天后才出現皮疹。
皮疹先見于軀干和頭部,逐漸延及面部,最后達四肢。皮疹分布以發際、胸背軀干較多,四肢面部較少,手掌足底偶見,呈向心性分布。
開始為粉紅色帽針頭大的斑疹,數小時后變為深紅色丘疹,再經數小時變為皰疹。典型皰疹呈卵圓形,壁薄易破,周圍繞以紅暈。1天~2天后皰疹從中心部位枯干結痂,一周左右痂皮脫落愈合,一般不留瘢痕。
發疹經歷斑疹、丘疹、皰疹及結痂4個階段。
水痘為自限性疾病,10天左右自愈。
并發癥:水痘和帶狀皰疹屬同一種病毒感染。兒童患水痘后有可能繼發水痘腦炎、原發性水痘肺炎等嚴重的并發癥。
有些小兒患水痘后,病毒可長期潛伏在神經節中,成年后,當機體免疫狀態發生變化時,可能引起帶狀皰疹。
無需特殊治療,10天左右自愈。期間要注意病人的皮膚清潔,避免手抓皰疹,避免細菌污染水痘破損處,防止繼發感染。
飲食宜清熱,宜飲綠豆湯、小麥湯、粥等。禁食發物,如香菜、酒釀、鯽魚、生姜、大蔥、羊肉、海蝦、鰻魚、南瓜等。食用發物后會使水痘增多、增大,從而延長病程。
“四多一少”:多通風、勤洗手、常喝水、多運動、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
隔離傳染源:隔離期限為自出疹開始至全部水痘皰疹干燥結痂為止。此前不得入托或入學,不應出門與其他兒童接觸,并防止其與易感孕婦接觸。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及被污染的用品可通過煮沸或者日曬方式消毒。
保護易感者。12月齡以上兒童可接種水痘減毒活疫苗,能有效預防水痘。
四、如何預防與控制------報告流程
班主任發現班級有疑似病例后,及時請校醫(保健老師)檢查,經校醫確認并統計,達到聚集性疫情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級別的,疫情報告人立即向校領導報告,并按照工作規范報告當地疾控機構和屬地教育行政部門,不得遲報、瞞報、漏報。
發現傳染病個案、聚集性疫情或重大疫情除按上報流程進行規范報告之外,還應積極主動配合轄區疾控機構和教育行政部門調查。
四、如何預防與控制------晨檢制度
衛生室(保健室)是晨檢工作的督促管理部門,學校各班班主任負責本班學生的晨檢和報告,幼托機構由園醫(保健老師)負責。
班主任、園醫(保健老師)做到“一看、二問、三摸、四量”。一看:膚色、有無皮疹;二問:有無腹瀉、腹痛、發熱等不適癥狀;三摸:有無發熱、發冷;四量:必要時量體溫;并做好記錄。
四、如何預防與控制------晨檢制度
發現學生有發熱(腋溫體溫計讀數≥37.0℃)、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眼結膜充血、腮腺腫大、咳嗽或身體異常等傳染病早期癥狀以及疑似傳染病,校醫(保健老師)要及時排查,以確保做到對傳染病病人的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如懷疑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應讓其及時佩戴口罩。
四、如何預防與控制------晨檢制度
晨檢結束后,班主任填寫晨檢記錄表,并于當天上午第一節課下課前交由校醫匯總,若班上無學生出現異常情況,班主任要進行“零”報告;若發現聚集性情況,校醫(保健老師)要應及時向疾控機構和教育行政部門報告。
發生疑似傳染病的學生必須回家或在學校專設隔離室隔離,及時診治,不得帶病上課。
四、如何預防與控制------晨檢制度
發生疑似傳染病、疑似聚集性疫情或暴發疫情時,班主任或園醫(保健老師)應在每日下午第一節課前增加午檢,內容同晨檢;寄宿制學校,安排宿舍管理員進行晚檢,內容同晨檢。
傳染病高發季節,學校應盡量避免舉行春游、秋游、運動會、晚會等集體活動。如不可避免,學校在活動前應加強晨、午、晚檢,充分隔離傳染源,及時規范處理公共場所嘔吐物,避免疾病傳播流行。
四、如何預防與控制------晨檢制度
在晨檢時間以外,師生、教職員工中發現有疑似傳染病患者,均有責任及時向校醫(保健老師)報告。
因晨檢不落實責任制,或落實不到位導致學?;虬嗉壋霈F傳染病疫情,對事發學校進行倒查,對緩報、瞞報、漏報者嚴格追究相關責任。
四、如何防控------因病缺課登記、追蹤制度
學生因事、因病不能到校上課者,應由家長向班主任提出請假,因病請假要出具醫院證明。如因突然發病,無法由醫院開具證明者,由家長及時向班主任口頭請假,事后補交假條或醫院證明。
各班班主任應每天關注本班學生出勤情況,對于因病缺課的同學,應問明病因,填寫學生因病缺課登記表,及時交由校醫(保健老師)。
四、如何防控------因病缺課登記、追蹤制度
校醫(保健老師)對學生因病缺課登記表進行匯總、分析,若發現聚集性情況,應及時向疾控機構和教育行政部門報告。
校醫(保健老師)要在24小時內將學生因病缺課的信息上報“學生健康監測系統”(幼托機構暫不需要)。
班主任要協助校醫(保健老師),對因病缺課學生的病情和轉歸進行追蹤。發生傳染病疫情時,校醫(保健老師)每天將既往病例治療、轉歸以及新發病例情況向疾控機構報告。
四、如何防控------停課制度
在發生傳染病個案、聚集性疫情或重大疫情時,轄區疾控機構根據疫情規模,參照停課標準,出具傳染病防控意見書建議停課,并向同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匯報。
學校應及時向教育行政部門匯報,并將措施落實情況通報當地疾控機構,疾控機構報告同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
停課期間,班主任要勸阻或禁止有癥狀的學生不要到聚集場所活動,不參加校外培訓機構活動;學校傳染病疫情發生時,教育部門也要督促校外輔導機構停止開課,避免交叉感染,疫情反復。
法定傳染病報告標準
甲類(2種):鼠疫、霍亂。發現后2小時內報告。
乙類(26種):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高致病性人感染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除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炭疽中的肺炭疽應2小時內報告外,其余乙類傳染病均應于發現后24小時內報告。
法定傳染病報告標準
丙類(11種):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感染性腹瀉?。ǔ魜y、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手足口病。發現后24小時內報告。
水痘、恙蟲病參照丙類傳染病報告。
聚集性疫情報告標準
在同一班級或宿舍(≥1例/周)出現疑似甲類傳染病疫情,應在2 小時內報告。
在同一班級或宿舍(≥2例/周)出現疑似乙類傳染病疫情,應在24 小時內報告。
在同一班級或宿舍(≥3例/周)出現疑似丙類傳染病疫情,應在24 小時內報告。
在同一班級或宿舍(≥3例/周)出現同一系統的相似癥狀(如發熱、咳嗽、咽痛;嘔吐、腹痛、腹瀉;等等)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在 24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標準(校園易發的傳染?。?br />流感:1周內,在同一學校、幼托機構出現30例及以上流感樣病例,或發生5例及以上因流感樣癥狀住院病例(不包括門診留觀病例),或發生1例以上流感樣病例死亡。
感染性腹瀉(除霍亂、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1周內,同一學校、幼托機構發生20例及以上感染性腹瀉病例,或死亡1例及以上。
細菌性痢疾:3天內,在同一學校、幼托機構出現10例及以上細菌性痢疾病例,或出現2例及以上死亡。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標準(校園易發的傳染?。?br />手足口?。?周內,同一幼托機構或學校發生1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水痘、麻疹、風疹、流行性腮腺炎:1周內,同一幼托機構或學校發生10例及以上水痘、麻疹、風疹、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結核?。阂凰鶎W校在同一學期內發生10例及以上有流行病學關聯的結核病病例,或出現結核病死亡病例時。
以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于2小時內上報。
四、如何預防與控制-------長效機制
建立長期預防控制機制:
1、成立組織:領導小組、有專人負責疫情報告和學生衛生保??;
2、制度保障:疫情報告管理制度、因病缺勤原因追查與登記報告制度、入托、入學兒童預防接種證查驗制度、監督檢查制度等;
3、防控方案:制定適合本校的、完善的、切實可行的預防控制預案;
4、責任到位: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直接責任人,預防保健主管人員是具體責任人。
5、衛生培訓:對教職員工、學生開展傳染病防治衛生知識培訓,提高認識,掌握防病知識。(保健老師、保育員必須掌握,分管領導必須熟悉?。?br />6、資料健全: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學生及家長姓名、性別、年齡、家庭住址、電話等等)。
7、協調好衛生部門、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三者之間的關系。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