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2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大班教師教育筆記《愛發脾氣的孩子》,是優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育筆記:愛發脾氣的孩子
孩子們上大班啦,學到了不少新知識,長了不少新本領,可是卻常常聽到家長們抱怨孩子的倔脾氣和任性??刹皇菃?,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智的成熟,孩子們漸漸有了自己的主見,喜歡按照自己的喜好意愿行事,家長們忽然覺得對孩子“管”不了,過去常用的一些方法失效了!
這不,今天早上又有一位家長跟我訴說了一件讓她頭痛的事情:“星期六早晨到了起床的時間,我讓她趕緊穿好衣服,否則就不讓她吃早餐了。結果,沒想到,她竟然和我別著勁兒,愣是一個早上都不穿衣服,早餐也不吃??斓街形缌?,眼看著她鼻涕直流,我是又心疼又著急,好說歹說,她這才穿好衣服。她這倔脾氣可真讓我頭痛啊!”聽著家長的訴說,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小時候類似的經歷。
有一年夏天,我因為不愛吃飯而發起了小脾氣,可是媽媽這次竟然對我不理不睬,我一氣之下就跑到外面淋雨。我發脾氣,最初只是為了滿足挑食的需要;但是面對媽媽的冷落,我卻無法接納,更產生了抵觸心理,進而懷疑媽媽的愛,于是開始大肆宣泄內心的不滿與委屈。當媽媽把我從雨里拉回家的那一瞬間,我內心的憂慮一下子就被打消了,突然有種被關愛被呵護的感覺。我明白了想要得到某種滿足并不是通過發脾氣就可以實現的,而媽媽對我的愛也不是倔強可以換來的。
因此,當家長把孩子任性的情境講述給我的時候,我非常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曾說:“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焙⒆觽兎闯5男袨?,尤其是任性、較勁、發脾氣的時候,往往是他們想要引起他人關注,一方面想要滿足某方面的需求,一方面還在“考驗”家長對他的愛。所以,我建議家長,在面對孩子的倔脾氣時,要先了解孩子的心理,看他真正的需求究竟是什么??梢試L試冷處理的方法,而所謂的冷處理并不是不過問、不理睬孩子,而是面對孩子的哭鬧不慌不急,保持冷靜,心里要有明確的原則和目標,不要被孩子的“不依不饒”亂了陣腳。當然,有些孩子在發脾氣時會采取自虐、攻擊、孤僻、逆反等較極端的方式,那么家長可以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先讓孩子發泄,但不要遠離孩子,最好能讓孩子看得見你,因為他始終想要吸引你的注意。
家長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孩子心理的變化,他的關注點會漸漸從某一物或某一事上轉移到對家長的愛的質疑和渴望上,那么伴隨著他的失落和委屈,這時候家長再去親近他、安撫他,比如對他說“媽媽很愛你,看到你這樣子,媽媽很難過,你現在感覺怎么樣?”之類的話,便可以使孩子重新感到歸屬與愛,待他情緒穩定后再引導他分辨是非、明確規則,這時的溝通便是有效的。
其實,孩子的心靈是非常單純的,有時候無理取鬧僅僅是為了獲得一絲關注,或者證明一些事情。所以我們不妨抓住這個特點,多關注孩子的內心感受,換位思考,用恰當的方式給予正面引導,讓孩子學會正確表達,學會分辨是非,學會遵守原則,徹底告別愛發脾氣的毛病。
教育隨筆:孩子們的心思
我們曾都是孩子,心里只有簡單的愿望和質樸的心思。我們曾經執著自己的玩具,哪怕它已經破舊不堪,對我們來說,它仍然是無可代替的,因為它曾經和我們一起親密地成長。所以,當我看到眼前天真的笑臉的時候,就像回到了從前,那時我上幼兒園的時候也是這個樣子。
吃完午飯,孩子們總會迫不及待的說想要出去散步,想要出去玩。感覺就像我上幼兒園的時候,總是在想老師什么時候會帶我出去散步,什么時候才能在教室外面痛快的玩很久。所以,散步的時候,我本想選擇一條近一點的回班級的路,但是我拉著的女孩子推了我一下,說,走這邊,走這邊。我本想拒絕的,因為時間差不多了,該回去睡午覺了,但是我看看一張張渴望的臉,想了想我自己,于是我默默地換了一條路,那條想走的路回班級。
其實很多時候,都是害怕意外,害怕事故,所以不允許孩子做這個做那個。但還是在條件可以的情況下,盡力滿足孩子的需求,畢竟或許也曾這樣想:我長大了做了老師我會...
教育筆記:給孩子表述與解決問題的機會
角色游戲開始了,孩子們都高興地去游戲了。沒過一會看見妙妙家的媽媽推著寶寶出了家門,走了沒幾步,她低頭拉了拉推車上的頂蓋,拿起推車里放的奶瓶咕咚咕咚地喂寶寶喝起了水。我心想這個媽媽真細心,出門還不忘給寶寶帶上水呢。于是我又去觀察了別的孩子游戲,不一會看見妙妙家的爸爸正在理發店洗頭呢,理發店正好開在妙妙家旁邊,我順勢又看了一眼他們家,媽媽正在廚房忙碌的燒飯、做菜,可是寶寶好像不在家,難道寶寶丟了嗎?我馬上以小客人的身份去他們家做客,“嘟嘟嘟,有人在家嗎?”“請進,請進?!薄皨寢?,寶寶出去玩了嗎?”當我的話音剛落下,站在爐灶前燒飯的媽媽幽幽地打開爐灶下的柜子,露出了寶寶的一個腦袋,這可真把我嚇了一大跳。但是直覺告訴我,不能大驚小怪,這可能有她自己的原因呢。在我的詢問下,媽媽告訴我爸爸出門理發了,她怕自己在燒飯的時候有陌生人把寶寶帶走,可是燒飯的時候又不能抱著寶寶于是只好把他藏子燒飯的柜子下面了。
當我發現這個情況后,立即拍下了當時的場景,請孩子們一起來看看,首先孩子們觀察的是媽媽帶寶寶出門的照片,孩子們發現這個媽媽帶寶寶出門時給寶寶遮陽、帶水,是一個細心媽媽。接著當孩子們看到寶寶在柜子里時臉上都表現出了疑惑、好奇甚至是好笑的表情,在把事情的前因后果都告訴了孩子們后,孩子們紛紛表示自己有照顧寶寶的好辦法,如媽媽要燒飯的話爸爸就在家帶一會寶寶晚點出去;爸爸出門可以帶著寶寶一起;把家里的大門關緊一些等等。這些都是孩子們自己想到的好辦法。
通過這此活動中的觀察,我們不難發現孩子在游戲中肯定會有好的或不足的地方,如果我不聽孩子說說這么做的理由,只把孩子不足的地方指出,她是不是可能會因為這樣一個事情再也不愿意參與游戲,當一個細心、負責的媽媽呢?如果我不把問題拋給孩子們,可能我也不能想出這么多的解決方法,也剝奪了孩子們一次很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給孩子表述與解決問題的機會,讓孩子在活動中不斷獲得發展。
教育隨筆:七秒鐘記憶的孩子
孩子的記憶受其生理發展的影響,無意識記憶占主導地位,并且記憶時間短,忘的較快。我有點夸張的叫他(她)們七秒鐘記憶的孩子??墒聦嵣夏闳绻嬲娜?8個孩子,去經歷一些帶孩子這樣的事,這樣的說法竟是如此恰當。
“喝水的時候要排隊,不要搶著往前擠,說了你們多少次了,為什么總是記不住呢!”我有些生氣地對孩子們說。孩子睜大眼睛望著我,我將隊形整理好,讓孩子逐個去接水。等到他(她)安靜下來后,我離開去叫另一組小朋友去接水,一轉身,背后的小朋友又開始哄搶起來,我見場面開始亂了,清了清嗓子,大聲的說:“小朋友眼睛看著老師,老師再說一遍,接水的時候小朋友要一個一個的排隊,正在喝水的小朋友也不要說話。如果有小朋友做不到,老師就請這個小朋友不要喝水了。聽見了嗎!‘’這樣,喝水活動才正常進行下去了。
“朱昊天,你說話的時候小點聲,輕輕的,你太大聲會把其他小朋友嚇到的?!彼芏碌狞c點頭??蛇^了一會兒,又傳來了響徹整個班級的大喊聲,我立即制止,又重復了一樣的話。每個單獨的和他聊天的時候我都要再和他說一次,他才能稍好些的壓低自己的聲音。
這樣重復說著相同的話,面對一直犯同樣錯誤的小孩,我慢慢的也開始變得'婆婆'起來,不停的說,重復的說。也許孩子就是這樣,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可一旦過上了集體生活,就必須面對和接收一定的規則,這樣才能變成一個受過一定教育的社會人,才能更好的成長起來。孩子們啊,也許你們這段和我在一起的記憶很快就忘記了,但你要知道老師們都很愛你,希望你快樂得長大!
教育隨筆:如何應對孩子的“不會”
開始玩區域游戲了,今天樂樂巧手吧提供了制作迎春花的“樹枝”和黃色的即時貼,一下子吸引了六位小朋友來制作。他們先每人取了一根“樹枝”,接著又拿出筐里的即時貼開始撕了。希希、鑫鑫先拿起即時貼來撕,可是怎么也撕不開,接著小倫、萱萱和涵涵也都撕起來,可是仍然沒有一人撕開。希希第一個跑到我跟前說:“老師,我不會撕?!比缓缶桶鸭磿r貼遞給了我,看到希希的舉動后,一旁的小朋友都把即時貼伸向我跟前。我看了看之后,便還回希希的貼紙,然后走到孩子中間,重新拿起一張貼紙開始撕了。我指著貼紙重新介紹撕的方法,可是卻發現這貼紙怎么也撕不開,必須用指甲使勁地扣,我艱難地撕開一張之后,發現孩子手中的貼紙仍然撕不開。最后我決定收回孩子的貼紙,把一張張貼紙先撕開一個小口,然后再讓幼兒去撕貼。果然,重新撕過的貼紙孩子們很快會自己撕開了,樹枝上的花也越來越多了,美麗的迎春花終于制作完成了,孩子們看著自己的作品個個都興奮不已。
這個小小案例引起了我的反思,長期以來我們兩位老師就發現班上的孩子似乎“很懶”,常聽到孩子們跑到跟前說:“老師,我不會?!比缓蟊愕戎蠋熀桶⒁痰膸椭?。有時候不會提褲子啊,有時候不會畫畫啊,有時候鞋子也不會穿了。然而只要老師幫助過一名幼兒,一旁的幼兒看見了也會要老師的幫助,其實當老師不幫助時,他們也能好好的完成。所以當聽到孩子說“我不會”,我便先不理,要求孩子自己先動手。而當孩子們真正有困難時,遇到上面的情況時,作為教育者和家長就要靈活應變了。
總體看來,針對小班幼兒易受他人影響、獨立性不夠等特點,當孩子們說“不會”時,成人可以分兩步幫助幼兒學會解決問題。第一步要等一等;當孩子求助時,先觀察實際情況分析幼兒的求助原因。到底是不會還是想偷懶,或者真是遇到了大難題。千萬不能立即去幫助幼兒完成。第二步要做一半即是幫助幼兒解決一半的困難,留有空間讓幼兒自己動手完成,這既避免讓孩子們過分依賴又能讓孩子收獲自我成就感。
教育筆記:老師要多考慮孩子的感受
今天早上,我在打掃衛生時,嘉嘉小朋友的母親跑來對我說:“老師,你把嘉嘉領進來好嗎?”我驚奇地問:“嘉嘉在哪?她怎么不進來?”媽媽著急地說:“她今天早上不愿來幼兒園,現在在幼兒園門口,就是不進來?!蔽曳畔率种械幕顑焊渭蔚膵寢寔淼接變簣@門口,只見嘉嘉在車上邊哭邊喊:“我不上幼兒園,我不上幼兒園!”我過去問她:“你為什么哭?”她看了我一眼,更傷心地哭了起來。我好不容易、哄她來到活動室,讓她坐下,等她母親走后,我蹲下身子,撫摸著她的頭說:“嘉嘉,你能不能悄悄地告訴老師,你為什么哭嗎?”她滿眼淚水地說:“老師,我想跳舞,你能不能跟房老師說一聲,讓我跳舞嗎?”我一聽,終于明白了,原來房老師在排節目時,因為她動作不到位,昨天把她裁了下來。我說:“咱們不跟房老師練舞蹈了,你跟楊老師練舞蹈,和楊老師跳吧!”她說:“老師,我能行嗎?你會不會又不用我了?”我說:“不會的!”只見她的臉上露出了笑容,趴在我的身上說:“老師你真好!”
從這件事情上我們可以看出,孩子們的自尊心是多么的強,希望各位老師在處理孩子每件事情上能多考慮一下孩子們的感受!
教育筆記:讓孩子用自由稱出地球的重量
初翻開尹建莉老師的作品《最美的教育最簡單》,就感受到了她對于孩子濃濃的愛以及她在教育事業上的獨特理念與見解,同樣也給自己以強有力的啟示,讓我對“教育”這個詞有了更進一步的體會。就像老師書中所說的“給予孩子自由的空間和應有的尊重,他回報你的將會是無法以價錢來衡量的才華和豐沛的情感”。
“涂鴉墻”的故事,是尹老師家里發生的真實案例。她為孩子童年的“魔法棒”留下了一塊自由地,讓她盡情地徜徉在想象的河流里,而這河流最終將流向無邊無際的海洋。其實每個人在成長的路途中都曾有過一段“涂鴉墻”的故事,我也是如此。依稀記得小時候最愛在奶奶家院子里玩耍,而位于奶奶家樓下的自行車棚就是我“犯錯”的主要場所。為何這里會用到“犯錯”一詞?因為這是我童年里有關于涂鴉的所有記憶。每當奶奶發現我在墻面上留下大片的印記,她一定會像大部分家長教育孩子那樣教育我。最常說的話是“怎么能在墻上畫呢?這樣對嗎?”。而當時年幼的我并不認為那是在“犯錯”,我只是想把自己覺得很棒的事展現在更大的地方,就是這么簡單?,F在回想起來,這些有趣的生活片段都是有意義的。倘若當時我也能擁有一面“涂鴉墻”,今天我是否能成為一名畫家?一名設計師?當然,想在說這些都只是美好的愿景罷了。
工作中經常有家長會問我:“老師,我家孩子不喜歡畫畫怎么辦?”。其實遇到這種問題,我的回答也顯得很蒼白。通常我會選擇多給家長一些安慰,比如告訴家長要“慢慢來”、“孩子還小不能急”,但是現在想來,問題的根本是不是出自家長的束縛?尹老師的書中提到,當有人問她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她會告訴他們“想象力不用培養,不限制就是培養?!碑敽⒆釉诎准埳献杂傻膿]灑時,家長如果不去束縛不去干預,而是作為觀察者和聆聽著,給予孩子自己做主的機會,會不會就不會出現“不喜歡畫畫”的情況呢?
尹老師在書中有這樣的一段話“賣菜的小販可以稱出一筐土豆的重量,但他不相信有人會稱出地球的重量,他的嘗試中,稱重只有一桿秤?!蔽蚁?,這句話值得當今的家長和老師去深思。承認常常在思維上受束縛,原因有很多,例如外界的輿論、經驗常識的制約等等。如果家長本身不是想象力豐富的人,在培養孩子的想象力時,就顯得吃力了許多。其實培養孩子的想象力,秉持一條黃金法則即可,那就是“少就是多”?!吧佟币恍┦`,“多”一些自由,就像書中說的那樣“想象力不用培養,不限制就是培養”。
最后,我想用尹老師書中的一段話來作為此篇感悟的結束語?!叭绻阆肱囵B出一個能算出地球重量的人,最好不要把他的思維早早地固定到秤桿上。減少干涉,才能給孩子留下開闊的思考空間?!?/p>
教育筆記:愛發脾氣的孩子
孩子們上大班啦,學到了不少新知識,長了不少新本領,可是卻常常聽到家長們抱怨孩子的倔脾氣和任性??刹皇菃?,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智的成熟,孩子們漸漸有了自己的主見,喜歡按照自己的喜好意愿行事,家長們忽然覺得對孩子“管”不了,過去常用的一些方法失效了!
這不,今天早上又有一位家長跟我訴說了一件讓她頭痛的事情:“星期六早晨到了起床的時間,我讓她趕緊穿好衣服,否則就不讓她吃早餐了。結果,沒想到,她竟然和我別著勁兒,愣是一個早上都不穿衣服,早餐也不吃??斓街形缌?,眼看著她鼻涕直流,我是又心疼又著急,好說歹說,她這才穿好衣服。她這倔脾氣可真讓我頭痛啊!”聽著家長的訴說,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小時候類似的經歷。
有一年夏天,我因為不愛吃飯而發起了小脾氣,可是媽媽這次竟然對我不理不睬,我一氣之下就跑到外面淋雨。我發脾氣,最初只是為了滿足挑食的需要;但是面對媽媽的冷落,我卻無法接納,更產生了抵觸心理,進而懷疑媽媽的愛,于是開始大肆宣泄內心的不滿與委屈。當媽媽把我從雨里拉回家的那一瞬間,我內心的憂慮一下子就被打消了,突然有種被關愛被呵護的感覺。我明白了想要得到某種滿足并不是通過發脾氣就可以實現的,而媽媽對我的愛也不是倔強可以換來的。
因此,當家長把孩子任性的情境講述給我的時候,我非常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曾說:“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焙⒆觽兎闯5男袨?,尤其是任性、較勁、發脾氣的時候,往往是他們想要引起他人關注,一方面想要滿足某方面的需求,一方面還在“考驗”家長對他的愛。所以,我建議家長,在面對孩子的倔脾氣時,要先了解孩子的心理,看他真正的需求究竟是什么??梢試L試冷處理的方法,而所謂的冷處理并不是不過問、不理睬孩子,而是面對孩子的哭鬧不慌不急,保持冷靜,心里要有明確的原則和目標,不要被孩子的“不依不饒”亂了陣腳。當然,有些孩子在發脾氣時會采取自虐、攻擊、孤僻、逆反等較極端的方式,那么家長可以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先讓孩子發泄,但不要遠離孩子,最好能讓孩子看得見你,因為他始終想要吸引你的注意。
家長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孩子心理的變化,他的關注點會漸漸從某一物或某一事上轉移到對家長的愛的質疑和渴望上,那么伴隨著他的失落和委屈,這時候家長再去親近他、安撫他,比如對他說“媽媽很愛你,看到你這樣子,媽媽很難過,你現在感覺怎么樣?”之類的話,便可以使孩子重新感到歸屬與愛,待他情緒穩定后再引導他分辨是非、明確規則,這時的溝通便是有效的。
其實,孩子的心靈是非常單純的,有時候無理取鬧僅僅是為了獲得一絲關注,或者證明一些事情。所以我們不妨抓住這個特點,多關注孩子的內心感受,換位思考,用恰當的方式給予正面引導,讓孩子學會正確表達,學會分辨是非,學會遵守原則,徹底告別愛發脾氣的毛病。
《教育筆記大班安全3篇》:教育筆記大班安全第1篇 每一天早操和戶外活動前的排隊真讓人頭疼。我發出“站隊”的口令后,孩子們就會瘋狂的向站隊的地方沖去。有的孩子連小椅子都顧不上放好,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500篇》: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第1篇 大班教育筆記(一): 一天在晨間談話的時候,我問小朋友們:“兩天不見了,你們最想誰???”我本以為他們會說最想老師了,但是他們大都卻說:&ldqu
《幼兒園讀書筆記40篇》:幼兒園讀書筆記40篇第1部分 最近讀了《幼兒園教育的50個細節》一書,書中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案例細節描述將我們日常教育教學中容易產生的一些教育現象記錄下來,可貴的是書中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